- 产品点评(158)
- 有图
- 有视频
最近南方正是腊梅怒放之际,今冬的美景再不能空等,加上年终手头相对宽裕,就入了这个头。平时用惯了小白兔和85L,但拿到这个头顿时感觉她身材苗条、纤细,加上重量较轻,很好摆布,装在5D2上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脚架装在5D2机身上丝毫不影响拍摄(因为之前有朋友提到过镜头上需要脚架环),只是拍摄的时候镜头加上遮光罩整体较长,需注意控制人为地使镜头产生震动。67mm的口径对于微距来说已经够用,买的时候随即配上一片B+W铜环UV,长焦段不需要超薄UV。优点1:我曾经用过C家竞争对手(为避免枪手之嫌,我不提是哪家,以免遭板砖)的“百微”,其微距拍摄时光圈最大只能到3.2(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而这个头在微距拍摄的时候光圈恒定2.8不变化,这一点就足以完胜对手。优点2:无论是微距的浅景深还是近距离拍摄,焦外油润而干净。优点3:对焦快速,丝毫不拉稀摆带,就算在暗光下也很迅速而精准,用惯了85L,百微的对焦让人为之一振。优点4:镜头的做工、用料、对焦速度和成像,这个价位的性价比让人比较满意。优点5:镜头的重量轻便,出门旅游完全可以顺便带上,利器在手,心中踏实。
1、有人觉得遮光罩太长是缺点,其实是优点。100mm的焦段本已是长焦段,需要这样的技术设计才能达成预期的光学效果,遮光罩的长度告诉我们,拍摄的时候尽量要用上它。2、C家的镜头盖的确需要改一改,这个头装/取镜头盖必须把遮光罩拿下,时间一长,遮光罩和镜头的卡槽会增加不必要的磨损而变得松弛,所以需尽量减少镜头盖的装/取次数。我每次装/取遮光罩的时候,动作很缓慢,也可以在卡槽上打点高级机油,尽可能减少此处的磨损。3、这个头如果要用于人像拍摄,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可以顶一顶,但真用来拍人像不是理想的选择,毕竟有点“不务正业”之嫌,人像的焦外效果不理想,不如小白兔,更不能和85L相比。还是应该以微距为正业。4、最后一点不属于缺点,但对于一部分朋友来说也许是缺点,那就是微距的时候景深太浅,在焦平面不好把握的情况下,需要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结合使用,最终获得你所需要的焦平面和突出主体。
总之,只要喜欢微距和特写,如产品广告、微观世界、居家生活、陶冶情操,这个头是必备的。这个价位能买到的快乐和愉悦相比付出的银子,值了!有了这个头,珍爱她,并把她用好。
性价比很高,成像锐利。
如果要想对焦快点,就不是这个价位了。
我觉得,拍人像时,对焦慢,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微距镜头对焦都会相对来说比较慢,毕竟有两个图像稳定器在工作,对焦时间长点是正常的。这个镜头本身不是很重,不需要脚架环。拆镜头盖不方便,这个是完全可以人为的解决的,不应该算缺点,我就买了一个中间捏的镜头盖。现在就算不拆除遮光罩,我也能轻松安装或者拆除镜头盖了。我使用过百微的一些个人理解,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新年快乐
自动和手动对焦很方便,防抖性能优良(约四个档的快门等同效果),出色的防尘和防水滴,成像性能优越,拍的图像背景虚化效果优异。微距的放大倍率最大一倍,不过采用最大的放大倍数时降约两个档的快门等同效果。可作为中距镜头拍摄人像效果也非常不错。
我6月份买的,除了遮光罩太深安、卸镜头盖不方便(我需把遮光罩卸掉在安、拆镜头盖),别的缺点还没发现。
新百微II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L级微距镜头,是爱好微距拍摄者的不二选择,同时较好的兼顾了人像拍摄,该镜可加增距延长管进行放大拍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1.锐。从2.8开始,画面的绝大部分锐利无比,都说微距无弱旅,这支也不例外。 2.防抖太强大。以往拍微距,尤其是1:2~1:1放大倍率之间,为保证足够景深缩小光圈,现场光线又不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下,因为手抖拍虚的情况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三脚架也不能随时随地带着。这回有了防抖,出片成功率大大提升,这个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 3.对焦时镜身长度维持不变,虽然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相对)轻便小巧,易于携带,镜身比较轻盈,上三脚架时重心较稳不必专门配备脚架环。 5.红圈的做工,手感,镜身结合紧密,对焦环阻尼适中、转动顺滑。 6.外观比较好看,配上脚架环和遮光罩之后威猛无比。
1.塑料感太强,摸起来感觉不太可靠。 2.对焦慢,微距头的通病。 3.晃动时能听到镜身内部(应该是防抖组件)有零件撞击的声音,感觉不可靠。 4.遮光罩太深,不利于镜头盖/CPL镜等操作。
继承了老百微优秀画质,锐度更上一层,搭配强大的IS防抖系统,升级为L红圈镜头后的新百微,成为目前佳能微距镜头的首选。这支镜头挂在相机上,去拍那些平时不曾仔细观察过的细节乃至微观世界,其乐无穷,照片往往能够给你惊喜。强大的硬件性能更为创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让你全身心投入到创作的乐趣中去。而且新百微的用途不仅限于微距,客串人像摄影也能获得比较好的背景虚化、突出主体的效果。值得佳能用户拥有的一支好头。
是所有我的镜头当中最喜欢的一个,功能强大,IS双重防抖很实用,像我这种不愿意抗架子的人更是如此。“红百微”不仅成像优异,色彩浓郁,背景虚化也很漂亮,无论是拍微距、剧照、人像还是小品都样样出色!较之其它镜头而言她更像是“万精油”,以至于让我的小小白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公道地说:“红百微”一头多用,是只买后不后悔的超值头!
没有脚架环!
只要好就值得拥有!
全焦段成像都很犀利,说不够锐的朋友是不会用,我试过手持拍蜻蜓、苍蝇、米粒大的跳蛛,可以看得到蜻蜓、苍蝇的毫毛及复眼!跳蛛身上的毫毛也清晰可见,如果上架的话效果应该更理想。人像最大光圈也很锐,我手持拍,放大后可以看见脸上毛孔(太锐,MT可能不喜欢!),虚化效果很好,不过拍人像光圈不能缩太小了,远离主体小光圈拍摄虚化不理想。因焦距长,所以拍人像比较适合外拍,如果只是想拍大头贴的话室内也可以,呵呵!
还没有发现什么缺点,别人所说的扣上遮光罩镜头盖装卸不方便,个人认为不是什么缺点,如果配一个又大又短的遮光罩,你装却镜头盖方便了,你要想想:会不会在拍摄的时候影响避光效果呢?所以百微的遮光罩这样设计肯定有它的道理,绝对不是因为材料多了故意做长的!
犀利的镜头,各方面素质都很强,定位为135全幅镜头,你升级全幅后一样可以用,不会像其他EF-S镜头一样,为了这个镜头出不出得掉而担心。买了百微不后悔!
成像锐利,微距功能可算此类规格完美,带上遮光罩很显霸气,兼顾人像,不拍大型建筑和风景的话,选这个可以做挂机头。
拍摄建筑需要跑很远去才能把完整的建筑物拍进片里,所以最近再考虑买个适合建筑类又兼顾人像的头,如果有给力的头,请诸位不吝推荐
微距强大,兼顾人像的强大镜头,昆虫类强项,商品类佳选。
锐度很高很高。拍摄人像,只要对焦准确,真真正正毫发毕现,一直与早期的我,后期处理都感觉到有难度。因为比你的眼睛记录了更多的细节。比如汗毛、衣领上纤维,痘痘。
微距之王。我经常用15厘米(而不是说明书上说的30厘米),顶着花蕊拍摄,回去重放,绝对把你带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同时,记录了你的肉眼无法看到的世界。
重量比同样画质的镜头(甚至不如它的镜头),比如70-200mm、85mm、24-70mm都要轻不少。
四级防抖?
微距拍摄的时候,如果不了解新百威的秉性,容易糊,如果再加上不用三脚架的话,如果掌握好了,比如了解了焦距的概念,你就有望张张成功了。
其他没有发现弱点。
不论你有多少支红圈镜头,如果没有这支镜头,一定会留有遗憾。
欢迎女士购买,轻便,拍花朵、中长焦拍人像均可。
谁用了谁知道,不多说了,可以看我在蜂鸟网上的照片
1,色彩,锐度,绝对OK;
2,微距能力强悍。(专业)人像也可,远处对焦有点拖后腿(对焦慢);
3,加上遮光罩,样子很拉风;
4,性价比高。
1,半幅相机用百威头拍人像(160mm),需离人物很远(影响对焦速度,环境有时不允许)这点有时候很讨厌;
2,对焦相比而言略慢。这个可以忽略,除非你怕F1,运动之类或者飞行的鸟类等;
1,这在C家算得上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专业与爱好者所能共同拥有的好镜头了。
2,镜头质量,镜头的能力没很好;
3,算得上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马,需要时日调教。调教好了,受益无穷,调教不好的话,会给你鸡肋的感觉。
入手2个星期了。
一,成像很棒,纵深感强悍。
二,出片挺锐,背景虚化很赞。
三,色彩还原相对真实,浓郁了一些,很有味道。
四,最近对焦30cm,要多给力有多给力。
五,三档对焦选择,很棒。
六,遮光罩长得很拉轰,植绒很有质感(貌似佳能原厂都有!)
七,对焦速度快。
1,弱光及距离较远的对焦相对不给力。
2,外壳塑料感较强。
微距很怕抖的哦,如果想玩得出色点,得去配一个好点的三脚架。800大洋是必不可少的。
微距的光线也是必须必的,闪光灯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总之,佳能的新百微。很不错。你值得拥有!!
1、绝对专业的微距镜头,非常擅长表现小件物品的质感和细节,用纤毫毕现来形容绝不为过;
2、焦段较APSC专用的60微更长,工作距离也可以比前者更长,放大倍率也达到了1:1;
3、锐,锐的一塌糊涂,焦内的线条就是刀削出来的一般;
4、色彩油润,在保持佳能EF镜头色彩淡雅的前提下也拥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力。
5、防抖非常强大,实拍使用25的快门都拥有将近100%的防抖成功率,而且咱铁手功属于彻底不行的那种。防抖方面宣传的还是属实的。
1、对焦马达似乎不如宣传的那样强劲有力,虽然速度快声音小,但是似乎无法在全对焦行程内自动对焦,也有可能是60D机身的对焦系统并不足以完全驱动镜头的对焦马达,有解决方法的朋友麻烦指点一下;
2、虽然焦段上来看透视关系是适合人像摄影的,但是实拍了几张发现分辨率高的太过分了,毛孔、毫毛、斑点、皱纹,一切年龄岁月的痕迹都在这支眼睛面前无所遁形,麻豆们似乎并不喜欢;
3、遮光罩和镜头盖的问题实在是已经无语了,照这样下去我估计迟早有一天遮光罩会松垮掉;
4、镜头外观的做工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标称的L镜头的防水防尘能力,塑料感还是蛮强的,不过镜头整体还是很紧凑的,没有套头那种松垮的感觉。
总体而言是绝对专业的微距镜头,但其实不太适合拍人像。
成像清晰锐利且色彩艳丽,整体操作手感较好!对焦迅速!重量适中!全开光圈拍摄特写或半身人像时成像完胜85 1.8和24-70一代!
镜身有非常明显的拼合痕迹!这点貌似有点对不起 L 头的制造工艺!三脚架接环安装位置太靠屁股,与APS-C机身搭配时若脚架环底座想完全向上会被相机的内闪给挡住!导致无法实施比较安全的倒装(超低角度拍摄时会用到),只能采用风险较大的安装方法(镜头与云台成90度角);远摄端的对焦行程太短,拍运动物体极其容易脱焦!近摄时若光线不足或被摄物过小或被摄物与背景反差较小时容易出现反复的拉风箱或对焦犹豫!
如果远摄端的对焦行程再长点就好了!如果脚架环的安装位置再挪前7mm就更好了!防抖功能于我而言作用不是很大!尤其手持是近摄时!再强悍的防抖也无法对抗身体的不自觉前后移动!建议手持拍摄时大家可采用“手动对焦+身动对焦(利用身体的前后移动进行对焦)”!这招履试不爽!百试百灵!